鯽魚分布在我國大江南北,一年四季均可釣獲,是野釣中的常釣魚種。鯽魚生性膽小,稍有響動便會四散逃匿,所以一般喜歡在水草茂盛、浮游生物聚集的淺水區棲息覓食,但有時也會因水溫、水壓和溶氧量的變化而潛入深層水域。
一、釣組搭配和餌科
1.竿
由于鯽魚成群活動,需頻繁起竿,適選用3.6米-4.5米碳素超硬調魚竿,竿挺也就不怕上大魚,竿輕則可以相應減緩疲勞。如光威·上州屋銷售的“荒景技”、“一本技”、“溪峰”、“早春”等釣竿垂釣的效果就非常好。
2.線
釣鯽魚的線一定要細,線體要光潔、柔軟,釣線要拉力強、切水性良好。目前市場上以碳素質材的線性能最好,線徑通常在0.16—0.23毫米之間。主線不能過粗,否則會影響垂釣,但過細上大魚時就會容易斷線。我向大家推薦的產品是上州屋出品的“水精靈”碳素線。
3.鉤
釣鉤要小,應選用窄門、長柄、鉤尖銳利的袖鉤,如伊豆、伊勢尼等,國內釣友普遍認為上州屋的“鋼一針”質量非常好。選用鉤子的大小應注意,鉤門的寬度不能超過所釣魚魚嘴寬度的一半,最好使用無倒刺袖鉤,以便于解魚,避免傷魚。
4.漂
釣鯽魚的漂要靈,最好要用高檔碳腳粗短身軟尾漂。這類浮漂翻身快,漂尖傳達有效魚訊時間長。其他的浮漂也行,最好使用立式臺釣浮漂。目前“光威” 迷比較喜歡使用的是上州屋銷售的用孔雀羽作為原材料制成的”魚心觀”、“真鶴”以及用巴爾杉木制作成的“風雅”、“水鄉”。
5.墜
最好使用快速別針和O型圈,不僅便于更換子線,而且在中魚的瞬間緩;中了釣線的拉力,避免起竿過猛鉤破魚嘴。也可以使用新式快速別針,其一端為類似于子線夾的腦線卡,換線便捷。這些產品各地上州屋均有銷售。
6.科
鯽魚屬于雜食魚類,葷素不拒。打窩聚魚,可用曲酒加香料泡小米,也可以用黃豆、芝麻、玉米按5:1:3碾碎,加適量紅薯面拌勻揉成團,使用效果奇佳,釣餌還可用蚯蚓、米飯粒;商品餌等(如光威出品的“藻60一鯽”)。
二、施釣注意事項(主要介紹懸墜釣法)
1.選點
要避開清澈見底的水域,尋找微濁不見底的水域,漲水釣灘,避水釣潭,近釣優于遠釣,選擇水深為1.5米·2.5米左右、水色略深、底部為梯田或水草茂盛的水域為佳。
2.布窩
貴精不貴多,野外水域遼闊,魚群密度不及魚塘,應在河流交叉口或主河道深淺交匯處尋找水草茂盛、水深適中的草窩邊打窩,打窩不易過多,以二三個為宜。頭一遍打窩一定要多打,還應適時補窩,使窩中的魚長釣不衰。
3.底釣法
底釣優于浮釣,野生魚大多是棲底魚類,鯽魚也不例外,底釣可增加魚獲量,最好不要使用懸墜釣法,雙鉤底釣建議調四釣五,釣鈍可以避免因風吹或水流而引起走漂,增強釣漂穩定性。
4.釣餌
拉餌不能過大,應以豆粒大小為宜,以便所釣鯽魚能夠J頃利吸食入口,也可以稍換大一點兒鉤搓餌釣鈍,這樣可以增加釣大魚的機率,還可以誘魚入窩。
5.識漂
鯽魚因吃食習慣,一般是竿尖先往下沉一點兒,然后送浮,或往下陰沉一二,且應在漂尖停頓的瞬間果斷提竿,很少出現拉黑漂的情況,如果浮漂被緩 慢拉入水中,基本可以判定不是鯽魚,可能是鯉魚或其他魚蝦,如果浮漂不停地大幅度上下跳動,這是小魚在作怪,應不予理睬。
6.起魚
在釣中鯽魚后,不應馬上把魚提出水面,應把魚稍微斜拉,出窩,手臂再向上舉把魚拉出水面,這樣不僅避免起魚過程中驚擾窩中留魚,還延長了上魚時間。
三、傳統釣鯽提空竿病因
1、漂墜配比不當
鯽魚屬底層魚,在正常氣候條件下,應當進行底釣。若漂大墜輕,鉤餌只能懸于某一水層,不但釣鯽無望,還會遭致小雜魚兇猛鬧鉤,墜使浮 漂上下抖動頻繁,時而還會出現類似鯽魚咬鉤的假漂相。相反若漂小墜重,墜子躺臥水底,即使是鯽魚咬鉤,反映在漂相上,要比漂墜配比靈敏的漂相略有滯后。
因此,在上述兩種情形下提竿,無疑會出現過多的空竿。對策:應使用1.5號強力細尼龍線,丸8號小鉤、輕墜、細尾小漂組成釣組。在出釣前,用水桶盛水調漂, 通過增減鉛墜重量,達到空鉤(單鉤)輕觸水底,墜垂直懸于水中,浮漂尖端與水面平齊的要求。在實施垂釣中,根據個人愛好,浮漂可釣1~3目,只要按正確要 領提竿,空竿現象就會明顯減少。
2、提竿時機不對
一般在下列情形下,可視為提竿時機不對;浮漂正在上送過程中;等待浮漂上送至橫臥 時;浮漂上送下沉起伏動作大,基本上可以判斷系小雜魚鬧鉤時。在上述“時機”提竿,偶而也會上魚,但絕大數是空竿。對策:可用“停”、“沉”、“橫”三個 字概括。“停”:鯽魚咬鉤多半為送漂,當浮漂上送至停頓時(魚已將鉤餌“吞牢”),應立即提竿。
“沉”:當浮漂規范地上下點動幾下,隨即緩慢地沉入水中 時,應立即提竿。“橫”:將鉤餌投入釣點,在下沉過程中,突然停止下沉,浮漂橫臥水面不動,或慢速、快速移動,可能是鯽魚或其他魚中途接餌,也應立即提 竿。
3、掛鉤面餌過大
鯽魚尤其是小鯽,雖然嘴小,但卻很貪食。對那又香又甜的面餌,它們是不會輕易放過的。由于餌大嘴小,難以吸食, 只好銜著餌的某一部位送漂或沉漂,提竿必空。對策:一次取黃豆大小的面坨掛入鉤尖(不要露出鉤尖),垂釣中,只要按正確要領提竿,不僅會減少空竿現象,還 能達到大、小魚兼收的功效。
4、掛鉤面餌過硬
面餌的弱點之一,就是對鉤的穿透性較差,如面餌過硬,鉤的穿透性就會更差,即使魚已將鉤餌吸入口腔,提竿時,鉤餌會迅速從其口腔中滑脫 出來,這樣能不出現空竿嗎?對策:用面料做釣餌時,應將配制的面團反復搓揉,使其彈性和韌性達到最佳狀態。其軟硬程度好比人的耳垂一樣柔軟。
5、掛鉤蚯蚓過粗
掛鉤蚯蚓太粗,鯽魚一般很難吸食進口腔,如同使用面餌過大的道理一樣,它只能銜餌的某一部位很規范地送漂或沉漂,提竿時一樣會出現空 竿。對策:
①出釣時要備足大、中、小各種尺寸的蚯蚓,便于因魚施餌。
②要摸清釣場的魚情,根據魚的大小確定用餌量。如大魚多時,應相對用粗一些的蚯蚓掛 鉤;如小魚多時,應用細紅蚯蚓掛鉤。
③在去情況不明的新釣場垂釣時,堅持使用小紅蚯蚓掛鉤利多弊少。
6、掛鉤蚯蚓過長
使用長段或整條 活蚯蚓掛鉤,鉤體兩端各留出一截(1~2厘米),這樣掛鉤目標大,加之在鉤體外蚓的蠕動,對誘魚吞餌效果明顯。這種掛鉤法,對在養殖魚池垂釣比較合適,但 是,在小雜魚多、小鯽魚多、“滑”鯽多的野釣中,上述掛鉤就很難奏效。
當在鉤體外的蚓體,不僅會遭到小雜魚的“哄搶”,還會被“滑”鯽、小鯽偷摘或用嘴叼 著送漂,空竿現象接連不斷。對策:應使用粗細適宜的紅蚯蚓,鉤尖從其一端穿入,將整個鉤體包住,再從鉤尖外將多余的蚓體掐斷,保持鉤尖不外露為原則。
7、提竿用力過猛
鯽魚的嘴唇具有薄、脆的生理特征,因此,提竿用力過猛,很容易將其嘴唇拉豁,造成脫鉤跑魚。對策:持竿手手腕用適當的“爆發力”向上抖竿,使鉤將魚嘴刺牢,隨即繃緊釣線,有節奏地將魚牽領到岸邊起魚。
8、風線過于松弛
風線在水面上過于松弛,直接影響提竿時竿、線、鉤的聯動速度,就很難抓住那“一瞬”的時機,這是造成魚吐鉤、脫鉤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對 策:不論是使用長釣線(齊竿線)、中長釣線(占竿長70%),還是使用短釣線(占竿長50%),在垂釣中,均要通過調整持竿的高度,始終要保持風線在水面 上基本牽直,堅持按正確要領提竿,就會避免人為的空竿現象。
此外,使用鉤型不當、鉤尖不銳及使用擬餌時不科學等,都是過多提空竿的原因。
釣鯽魚注意事項
1、重在打窩。很據時間、地形、水域的不同,應該采取不同的打窩措施。比如所選水域雜草多,導致下鉤困難,但這里的機遇多,導致下鉤困難,但這里的 鯽魚多,離家又不遠時,就不要錯過。在選準釣位之后,可以自己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窩,窩里的雜草或其他障礙物要清除掉,以前一天喂誘餌,第二天施釣為宜。 也可把剩菜餿飯倒入窩中,效果也挺好的。
2、掌握大鯽魚的特點。每當雨季到來,江河中便會出現回水渦,比如水庫放水的閘門旁、橋墩的回 水灣處,都是大鯽魚喜歡群居的地方。還有浮萍較密的池塘,只要發現有浮萍拱起,就肯定會有大鯽魚。如果餌鉤還沒有沉到水底,就被魚給攔吞了,加上漂緩慢下 降或橫臥不動的狀態,也肯定是大鯽魚在活動。
3、注意風的影響。有風浪的水域,比沒有風浪的水域上魚快。因為有了風吹浪動,水中的溶氧量充足,如果再下點小雨那就更了,魚兒會誤認為夜晚來臨,從而加快攝食。風浪也不宜太大,一般以西南風3-4級為好,因為風小吹不起浪,風浪過大又看不準漂。
4、在釣鯽魚時,懂得看漂也很重要,如果不懂看漂,也難獲釣績。
看漂注意事項
1、小送漂,即漂向上升2-3小格。這和阻漂一樣,多是大鯽魚所為,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提竿要穩。
2、大送漂,甚至可把直漂送成臥室漂,也就是橫躺在水中,這往往是咬死鉤的特點,大小鯽魚都可能出現。在送漂之后,拽著漂就逃竄,又出現領漂,這時提竿肯定會中魚。
3、逗漂,就是漂上下抖動,并且頻率較快。這種情況一般是小雜魚在活動,特別是蚯蚓餌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應對的辦法是改用素餌,或葷素相兼餌。
4、無論是出現小送漂,還是大送漂,都要不失時機地提竿,在魚吞餌還沒來得及吐出的一瞬間,通過提竿的動作,讓鉤將魚兒深刺掛牢。
釣鯽魚常見問題
釣友所提問題,因所在地域、氣候、水域不同,各有自己的情況,很難一概而論。如我國北方與南方氣候、溫度差異很大;江河、水庫、天然池塘、人工養魚池也各有不同。現僅就一般情況答復如下,僅供參考:
一般來說,春天釣鯽魚以葷餌為好。如蚯蚓、紅蟲、小蝦等。因鯽魚冬季食物少,到了春季急需補充蛋白質。但如果水中麥穗等小魚多,為免干擾,則只有用素 食。如玉米面和少量白面,用水拌勻蒸熟再加上適當對口的香料,如香油、白酒、干蝦粉、人工芳香劑等即可。如在養魚池,最好用該處喂魚的餌料摻入上述面食 中。
至于商品餌料,種類很多,只要專門適用于釣鯽魚的均可。如大鬼牌“底鯽(1109)”、“魔力狂鯽”、光威集團的“上州屋鯽魚餌”等都有一定優點,但需現場試用才能確定那種最為適合。因水域本身的肥瘦與魚的習慣有一定影響。
二問: 春天釣鯽魚用什么漂好?
浮漂種類很多,鯽魚吃食一般先觸,后入口,然后向上游動,如不及時掛住,即吐出而去。浮漂表現則為先輕動,后托起,(除臺釣外黑漂較少),因此輕托的時 候為提竿最佳時機,如不及時提竿,魚即逃走。因此,浮漂要求輕、靈、流線型、不透水。
傳統釣法用的蜈蚣漂,是釣鯽魚的很好用漂,但缺點是抗風能力差,釣點 遠不易看清。現在流行的浮漂種類很多,大體有動物羽毛如孔雀羽根、刺猬劍毛等;木質浮漂、塑料浮漂等等。形狀也是多種多樣,如流線型漂、球型漂、筒子型 漂、火炬型漂等等。長短也各異。
要看個人的習慣與釣時的氣候與環境。我個人的經驗,小漂、輕漂、帶有小弧肚的流線型塑料或木質漂為好。如無風、水面靜、釣 點近、居高臨下,蜈蚣漂也很好。漂固然重要。更要緊的是漂墜組合,必須配比適當,才能靈敏。
三問: 春天釣鯽魚風浪天多,看漂時應注意什么,如何區分漂隨風浪風浪動,還是魚吃食,應注意些什么問題?
這主要是經驗問題。一般情況,鯽魚吃食浮漂動作以上下為主,風浪吹動主要是漂的頂部搖動,隨波逐流,即使沒入水中,也不是往里鉆下去,而是被風刮的線帶沒水里。順便說一下,釣鯽魚最好是靜水,靠草邊、木樁、橋下、河灣等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