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外,大家都偏愛喝常溫水甚至是冷飲,可中國人,卻獨愛喝熱水。

近日,網友“橘子味兒跳跳糖”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則經歷:

“早上起來迷迷糊糊,不小心喝了一大口熱水,燙到自己后環顧四周沒有垃圾桶,于是只好跑到廁所吐掉?!?br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"/>

之后,一系列燙傷后遺癥開始出現:舌頭麻木舌底還長了小水泡,最后不得不來到醫院。醫生告訴她是得了舌下腺囊腫,前前后后花了5000多才治好。

熱茶、火鍋、麻辣燙都是以“燙”贏得人們的喜愛,喝燙食確實能讓人腎上腺素飚升,但吃得太燙,也可能引發嚴重后果,比如食道癌。

一、多喝熱水的中醫道理

在國內,無論是感冒還是肚子不舒服,多喝熱水是人們的一句口頭禪。而喝熱水的習慣,事實上也延續了很久。

從中醫的角度看,溫熱的水能夠促進胃腸功能的消化吸收,而且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。熱水對于虛寒體質和平和體質的人是很有益處的。

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金燕表示,除了熱水,還有熱湯這些溫熱的飲品和食物,都適合體質較弱的老人、孕婦和兒童群體。尤其在患風寒感冒的時候,喝熱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環、抗擊病毒,還能補充水分,有助于退熱、驅散風寒。再比如在女性月經期間,多喝熱水有活血化瘀、緩解疼痛的作用。

二、愛吃燙食?小心食道癌

不過,喝熱水對身體有益,不代表鼓勵人們喝燙水以及吃燙食,溫度一旦過高,對身體就有害處。

早在2016年,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就將高于65攝氏度的飲品列為了ⅡA類致癌物。他們的研究發現,在我國、土耳其以及南美洲的一些地區,人們因為喜歡熱飲,所以食管癌的風險也隨之增加。

研究認為,不是因為吃了一次燙的食物或者喝了一次熱飲,就會罹患癌癥,而是因為形成了這種習慣,長此以往增加了致癌的風險。

人體的口腔和食道表面覆蓋著一層黏膜,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在36.5-37.2攝氏度之間,這一部位耐受的高溫,在50-60攝氏度之間。一旦感到很燙甚至很疼,通常溫度都已經超過了70攝氏度。

而長期喝熱飲或者吃火鍋等燙食的人,口腔已經逐漸適應了高溫,雖然不覺得燙,但傷害其實持續存在。一旦經常使用溫度在65以上的飲食和水,食管區域會處于經常性的灼傷狀態,組織細胞反復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,會導致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癥問題。如果持續下去,進一步會誘發成為不典型增生,最終增加了癌變的幾率。

生活中,如果因為熱水燙到了食管,可以喝常溫水或者涼白開進行局部的降溫,不要喝溫度過低的冰水,以免加重食管黏膜和胃粘膜的損傷。如果感到不舒服,可以服用保護食道和胃粘膜的藥物。通常來說,在一兩天內即可恢復正常。如果癥狀長時間不能緩解,則要就醫診治。

日常生活中,我們喝的水,溫度保持在35-40度之間即可,這個區間的溫度和人體自身的溫度相近,所以會讓胃腸道更加舒適。

三、食道癌:一種吃出來的癌

而對于食道癌的形成,除了食物太燙之外,以下一些因素也會加重發病風險。

1.吃的太快或食物太硬

食道黏膜很細嫩,如果吃的太快,較大的食物顆粒會對食道黏膜造成摩擦損傷,同樣太硬的食物也會誘發黏膜的損傷甚至炎癥。長期這樣飲食,增加癌變風險。

2.抽煙喝酒

煙草和酒精都是強烈的致癌物,而煙草和酒精又是直接刺激口腔和食道的。長期對食道黏膜的損傷和刺激,有可能誘發食道癌。

3.常吃辛辣、腌制食物

此外,常吃辣椒同樣因為溫度過高的刺激,而增加發病風險。經常使用腌制類的食物,因為亞硝酸鹽在體內分解合成亞硝胺的因素,也有致癌性。煎炸燒烤類的食物,高溫下會產生諸如苯并芘等大量的有害致癌物,同樣對食道不利。

不管是吃的太燙、太辣、太快、太硬導致的食道物理損傷,還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化學損傷,這個過程都是一個緩慢累積的過程。因此食道癌的形成,也就是一個飲食習慣累積的過程。對大眾而言,盡早剔除那些不良的誘發因素,才是降低發病的最好辦法。